2018.11.03
媒體報導
【壹週刊】家具業者 考慮前進美國設廠

除了東協國家與台灣,也有業者選擇前往美國設廠,這類業者主要是以輸出美國市場的業者為主,例如家具業者正是一個例子。來思達創辦人謝貞德提到,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是短空長多,因為美國不能沒有中國製造,但有些家具品項很適合在美國生產,因此他正號召供應商研究前往美國設廠可能性。
50歲後才前往美國創業的謝貞德素有「家具大王」之稱,他就提到,來思達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市場是在美國,而美國官方現在也正張開雙手歡迎業者到美國,他認為沙發業者其實相當適合到美國去設立工廠。
謝貞德說,在全球採購的架構下,來思達的產品是在中國生產,運往美國銷售,而運費是一項重要成本,特別是沙發這項體積如此龐大的產品,運費更是高得嚇人。
謝貞德舉例,沙發製造是一個入門門檻很低的家具產品,運往美國的貨櫃運費每一個是4000美元,而一個貨櫃中只能裝20套沙發,換句話說,每套貨櫃光是運往美國的運費成本就是200美元,他提到:「光是這200美元就有很多發揮空間。」
很多人講到美國製造的制式觀念就是人工成本貴,但謝貞德不這麼認為,他提到,現在AI技術的興起,已經讓機器人製造成為一門顯學,在美國製造生產沙發並不需要這麼多工人,運用機器人製造的技術,可以將人力成本省下一半以上。
除此之外,過往一組的海運運費是200美元,一組沙發有3張,若在美國製造,這一組沙發可以化為3個單品來販售,單價要比一整組賣來得高,利潤也相對提高了,等於可以銷售的客戶範圍也擴大了,因此,謝貞德認為,在製造業出走中國的前提下,往美國遷會是一個正確的選擇。﹝撰文:潘以泓﹞